案例分享

首页  >  心理健康  >  案例分享

一例对患有强迫症学生的心理辅导

发布日期:2017-10-09 浏览次数:4844 来源:本站


 

摘要:本案是一例使用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强迫症治疗的个案。通过测查、搜集和整理来访学生的一般资料,对来访学生的情况进行鉴别诊断,确定来访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与来访学生协商,制定治疗目标与个性化治疗方案,并对来访学生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治疗过程中综合使用心理治疗、生活发现会、生物反馈治疗。通过综合治疗,使来访学生克服强迫思维及强迫行为,成功摆脱强迫症。并协助来访学生对治疗效果进行巩固。

一、 确定辅导对象

(一) 辅导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压力上升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自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导致出现强迫症状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处于青年初期的大学生。我校每年的心理普查,有强迫症状的学生占很大的比例。本案中的学生就是一个典型的强迫症案例。

(二)辅导原因

生活、学习压力大,在宿舍过分严谨,反复检查物品摆放,上课还在担心是否放好,学习不能集中注意力,心理不踏实。注重他人评价,过度敏感,抗压能力下降。高考失败后对自己影响很大,更加谨慎,不相信自己,自信心严重不足。

(三)辅导对象的基本情况

1.人口学资料

李某,男,20岁,汉族,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2.个人成长史

李某,家中独子,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父亲慈祥,母亲有癖,与父母关系和谐。

3.精神状态

情绪紧张,感知觉良好,逻辑思维正常,情感表达自如一致。

4.身体状态

从小身体状况良好。

5.社会功能

不能集中注意力进行正常的学习。

6.心理测验结果

MOCI》:其中计数分量表7,洁癖分量表3,动作缓慢分量表4.怀疑分量表6,结果显示此来访学生已经出现些强迫症状。

7.观察和他人反映:求助者衣着整洁,情绪紧张,心理过程协调一致,逻辑思维正常,主动来访。

(四)问题的分析与认定

1.问题评估

1)求助者的精神状态:感知觉良好,能很好地进行交流,但情绪紧张,精神倦怠,焦虑。

2)求助者的社会功能状态:由于强迫行为的出现,来访学生上课期间不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效率明显下降。

3)资料可靠性:可靠。求助者自知力完整,对自己的状况能客观的评价,并能意识到自己问题所在。

4)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关键点:表层问题是:学习、生活压力大,做事过度谨慎,反复检查物品摆放,背后的实质是对自我的不接纳和不自信。

5)求助者问题的性质:按三原则来分析,求助者问题不属于精神疾病。理由是:该求助者的主客观世界是统一的,对自己的症状能自知,内心感到痛苦,能主动寻求帮助;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特征很稳定。

2.问题原因分析

1)生物因素:

求助者身体健康,无器质性病变。

2)心理因素:

求助者自我要求严格,注重他人评价,敏感,挫折耐受力差。

3)社会因素:①家庭结构和环境,父母特别爱干净,从小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来访学生的生活习惯。②不愉快经历,高考失败,受到影响半年余。

3.鉴别诊断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统一,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由于该求助者问题持续时间较长,有泛化现象,社会功能受损,无器质性病变,所以可以排除一般心理问题。

4.诊断:强迫症。

5.诊断依据:

1)时程长,在三个月以上

2)以强迫行为为主,反复检查核对;

3)强迫症状反复出现,病人认为没有意义,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无助无法自行解决。

二、辅导过程

(一)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与求助者协商,制定以下咨询目标。

1.近期目标:

进行心理疏导,分析引发强迫症状的主客观原因,习得顺应自然的生活理念。实施森田疗法,学会与症状共存,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实施生物反馈治疗,掌握放松技术、思维转移技术,缓解内心冲突。

2.长期目标:

消除强迫症状,缓解焦虑、紧张情绪。提高有效应对学习、生活的能力。培养和完善健全的人格,增强自信心

(二)辅导方法

1.主要治疗方法和适用原理

咨询方法:认知行为疗法,森田疗法,生物反馈中的放松训练。

咨询原理: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是指一个对某件事的认识、看法,包括对过去事情的评价,对当前事件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生事件的预期。

认知是行为和情感的基础,错误的认知和不合理的观念是导致行为与情绪问题的根源,而一旦对这种观念和认知过程加以纠正,就可以改变不良的情绪与行为。认知行为治疗就是通过改变求助者关于自身的错误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并教会求助者一些适应环境的技能,并以帮助纠正导致不良的情绪与行为的观念的认知过程。认知行为治疗中有代表性的是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以及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具有以下特点:

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

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技能障碍的结果;

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

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

森田认为,要达到治疗目的,说理是徒劳的。正如从道理上认识到没有鬼,但夜间走过坟地时照样感到恐惧一样,单靠理智上的理解是不行的,只有在感情上实际体验到才能有所改变。而人的感情变化有它的规律,注意越集中,情感越加强;听其自然不予理睬,反而逐渐消退;在同一感觉下习惯了,情感即变得迟钝;对患者的苦闷、烦恼情绪不加劝慰,任其发展到顶点,也就不再感到苦闷烦恼了。因此,要求患者对症状首先要承认现实,不必强求改变,要顺其自然。

对于人来说,生物反馈疗法中的肌肉松弛技术有对抗焦虑的作用。因此教会求助者放松技术,在他体验到焦虑情绪或处于会引起焦虑的情景中时可以做放松练习,从而得到情绪、躯体上的焦虑缓解。

3.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次,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

(三)辅导阶段

1.第一阶段

咨询次数:1次

目的:(1)了解基本情况;(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3)确定主要问题(急需解决的问题);(4)探寻改变意愿;(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认知行为治疗。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规则,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对求助者充分表现了尊重、共情、理解、积极关注等态度,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形成了安全、信任的咨询氛围;

2)通过会谈搜集了求助者大量的临床资料,促使李某得到充分宣泄,释放内心焦虑,引导其发现问题形成的原因,初步解释说明;

3)做了MOCI,并形成了初步诊断;

4)和求助者共同协商确定咨询目标。

2.第二阶段

咨询次数:2次

目的:(1)加深咨询关系;(2)确定问题:提问及自我审查技术(检验表层错误观念);(3)学会放松技巧。

方法:会谈、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

过程:

1)反馈测验结果,结合问题行为做出初步分析。并通过关注、共情等技术巩固咨询关系;

2)采用认知疗法帮助求助者认识症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使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观念和认知。引导其顺气自然,为所当为,淡化强迫行为带来的负性情绪。

3)向他说明放松训练针对的是焦虑时所长产生的躯体紧张状态,通过全身肌肉的放松,达到放松精神的作用。放松训练的基本要点是,要仔细体会放松的感觉,每日要坚持练习,最后做到可以随时的放松。以后在想到考试或正式考试时,可以进行放松练习,达到全身放松,消除紧张。这里我教给求助者两种方法:肌肉松弛法和腹式呼吸法。带她做了个小体验。

肌肉松弛法:找一个安静和舒适的地方坐下,除掉绳上的障碍物,闭上眼睛,全身放松,把注意力集中放在自己的身体上,可以从脚趾开始放松。脚趾紧扣地面5秒,放松10秒,可感觉脚趾肌肉拉紧之后放松的同时,心里数着1、2、3、4来帮助放松,也可以腹式呼吸法来一起进行放松。重复两三次后,会感觉到脚趾松弛下来,然后以同样的方式放松左边。然后身体其他部位腿部、臀部、腰部、背部(如挺直背肌)、手臂、肩膀(如肌肉往耳朵贴紧)、颈部、面部(眯起眼睑肌肉、使劲皱眉等)等。反复练习,可多次重复直到通身放松为止,时间也可以自己掌握。

腹式呼吸法:选择一个舒服的座位,闭上双眼,保持慢吸气3~5秒钟直到肺部已充满空气。在吸气的同时,隔肌伸展到腹部。然后慢呼气3~5秒钟,呼气的同时,隔肌靠近腹部。在呼吸训练中,吸气和呼气最好都通过鼻子。就这样重复地进行深呼吸,降低焦虑水平。

以上两种放松方法可以用轻音乐伴奏使用。

3.第三阶段

咨询次数:1次

目的:(1)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核心错误观念);(2)提高自我情绪和行为调控能力。

方法:会谈、认知行为疗法。

过程:来访学生讨论上次灌输的顺其自然思想所获得的收获。通过与治疗师的分享与互动,更加深刻的体会此四字的意义。

4.第四阶段

咨询次数:1次

目的:咨询总结,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

问学习计划执行情况,总结几次咨询,将合理观念由浅到深整理出,求助者大声读三遍,鼓励她运用到生活中。处理离别情绪,结束咨询。

(三)辅导效果

1、求助者自我评估

1)李某的强迫症状发生频率有明显的降低,自述心情好多了,能够适当适时放松自己,不再纠结于自己的强迫行为了,心态、行为的改变和放松训练让我可以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2)逐渐变得自信起来

2、咨询师评估: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求助者能坦然敞开心扉,有很强的求助愿望,对咨询师建立了较高的信任感,咨询中,能很配合积极地进行自我探索和调整自己,这和求助者有很好的自我认知能力也是分不开的,治疗顺利,有很好的效果。